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中心

白蚁:家中隐藏的破坏者

又到了闷热潮湿的季节,傍晚时分,当你打开窗户,可能会有一群不速之客 —— 白蚁,朝着灯光蜂拥而至。这些小小的昆虫看似不起眼,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给你的家带来巨大的破坏。每年 4 - 6 月是白蚁繁殖分飞的高峰期 ,尤其是在雨后闷热的天气里,大量有翅白蚁倾巢而出,寻找新的家园。一旦它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,就会迅速建立巢穴,开始繁衍后代,对家中的木质结构发起攻击。
你或许听说过这样的新闻:上海一位 60 多岁的陈女士在家中扫地时,竟突然踩穿楼板,跌落到楼下邻居家中。经检查,罪魁祸首竟是白蚁,它们将承重梁蛀蚀得脆弱不堪 。还有佛山顺德的一栋三层民宅,近十年来蚁患不断,家中的木家具被侵蚀得千疮百孔,支撑房屋结构的顶梁柱也未能幸免 。这些案例并非个例,白蚁的危害广泛而隐蔽,它们悄无声息地啃噬着我们的房屋,从门框、窗框到地板、天花板,无一幸免。
白蚁,又被称为大水蚁,属于昆虫纲等翅目,是地球上较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之一,其社会性起源于侏罗纪晚期 ,在地球上至少生存进化了 1.3 亿年以上 。从外观上看,白蚁体软而小,通常长而圆,颜色从白色、淡黄色到赤褐色、黑褐色不等,多数种类体色较浅淡,近于乳白色 。它们的触角呈念珠状,这是区分白蚁与蚂蚁的重要特征之一,蚂蚁的触角是膝状的。白蚁有长翅、短翅和无翅三种类型,其中有翅白蚁的前后翅等长,而且翅长远远超过身体的长度 ,当它们进行短时间飞行后,翅膀能自基部特有的横缝脱落。
在我国,常见的白蚁种类有台湾乳白蚁、黑胸散白蚁、黄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等。台湾乳白蚁,别名家白蚁,是土、木两栖白蚁,也是世界性害虫。它原产于中国古北区,如今已被引入日本、南非、美国等国家 。有翅成虫体长 7.5 - 8.5 毫米,头背面深黄褐色,胸、腹背面褐黄色,触角 19 - 21 节,翅微淡黄色。兵蚁体长 5.3 - 5.9 毫米,头浅黄色,椭圆形,触角浅黄色,14 - 16 节,上颚黑褐色,镰刀形,在御敌时由囟孔分泌黏稠的乳酸液体 。台湾乳白蚁主要以木材和其他含有纤维素的材料为食,觅食深度可达地下 90 米,一个成熟的群体可能包含数百万只白蚁,对房屋建筑、林地木材、果树等危害严重,是中国破坏房屋建筑较凶的一种白蚁,一旦出现,很难根除 。
黑胸散白蚁属等翅目、鼻白蚁科、散白蚁属,兵蚁头部近长方形,坚硬,淡黄色,两侧仅后部略宽,长颚 “S” 形,上唇近三角形,顶端钝 。它是长江流域及北方诸省(北纬 40 度以南)房屋建筑、园林绿化和农作物等的主要害虫之一 。这种白蚁不筑大巢,散居于有树根和腐木的地下,在土壤和木材中穿筑孔道,群体小而分散,每群白蚁约从二、三千至万余头 。它们对建筑物的危害可直达屋顶,蛀蚀有明显的季节差异,每年二月第一次升温起至六月,长江流域雨水多,湿度大,白蚁危害猖狂,以四五月为较高潮;秋季多阴雨时有第二次高潮,秋、冬干旱时地表上活动较弱 。
白蚁是一种营巢穴生活的昆虫,具有鲜明的群居特性 。在一个白蚁群体中,有着明确的分工,分为蚁王、蚁后、兵蚁、工蚁和飞蚁等不同类型 。蚁王和蚁后负责繁殖后代,是群体中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;兵蚁主要承担保卫巢穴的重任,它们的头部长而高度骨化,上颚发达,虽有雌雄之分,但不能生殖,已失去取食功能,成为御敌的武器,还可用上颚堵塞洞口、蚁道或王宫入口 ;工蚁则承担着建筑和维护巢穴、寻找食物、饲育幼蚁与兵蚁、看护蚁卵等繁杂工作 ,在无兵蚁的种类中,它们还要负责抵御外敌 。
每年到了特定的季节,白蚁群体就会产生大量的有翅成虫,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 “飞蚁”。当气候条件适宜时,这些有翅成虫便会成群钻出飞离原群体,这一现象被称为 “分飞” 。分飞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繁殖建立新的群体 。通常在雨后闷热的傍晚,大量有翅白蚁倾巢而出,它们在空中飞舞,进行 “婚飞”,各自寻找合适的对象 。情投意合者飞落地面,各自脱掉翅膀,雌雄成双追逐,通常为雌前雄后,完成婚配大事,然后寻找合适场所,建筑新巢,产卵,繁殖后代,另立新的群体 。不过,在这个过程中,大部分有翅白蚁会被各种鸟类、捕食性昆虫或其他动物吃掉,只有少数能够成功配对并建立新的蚁巢 。